2019年1月5日,农历十一月三十,23:38:52,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时,菊枝欹倒不成丛,井上梧桐叶半空。
小寒三候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一、起居有常“藏”阳气
早睡晚起
冬日适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尤其对于习惯早起晨练的老年人,冬季可以适当推迟外出的时间,尽量避免太阳未升起时在寒冷的早晨运动。因为冷空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冠状动脉梗塞。
保暖头足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着衣应以保暖为第一要务。尤其是头颈、背、手脚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冬季外出或坚持室外运动的人群,应做好御寒保暖,最好戴上帽子、手套等。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既温肾补阳,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二、合理温补不盲目
小寒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饮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太过于燥热和油腻。
适宜吃什么?
1.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性偏温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牛奶等。
2.以“防寒补肾”为主,进补食物可选择栗子、大枣、桂圆肉、淮山、莲子、枸杞等。但体质偏热、偏实及容易上火者,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
3.常饮梨水可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禁忌吃什么?
1.少食性寒凉的中药,如金银花、薄荷、西洋参等,以免伤脾胃阳气。
2.切忌各种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3.忌各种寒凉食物,如绿豆、绿豆芽、柿子等。
在此提醒大家,适宜的食物并不是天天吃、顿顿吃,不适宜的食物也并非一点儿也不吃,要掌握“适度”。
三、适度运动要适时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小寒节气应适量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同时使人精力充沛。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四、中医理疗要熟悉
中医外治法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可以通过艾灸、手指点穴、三九贴敷等方法来调养因寒冷带来的身体不适。
比如我们常用的足三里,有“长寿穴”之称,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1横指处,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益寿延年的功效,此穴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可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