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胃肠息肉知多少

时间:2023-09-07    科室:     作者:     点击: 2042 次

图片



胃肠道息肉是指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赘生物凸出胃肠腔内的病变的统称,是消化科很常见的疾病。正常人的胃肠道是光洁平坦的,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更新脱落。如果局部受到刺激或损伤,消化道粘膜的加速修复可能刺激局部出现过度增生,于是在胃肠道表面形成一个隆起,称之为息肉。 



胃肠息肉有哪些症状呢?

图片

大多数的胃肠道息肉是没有症状的,随着息肉的体积变大,发生病变,可出现梗阻、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



胃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呢?

图片

目前胃肠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制剂、胆汁反流、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关。

而肠息肉则与长期的炎症刺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以及基因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肥胖和缺乏运动也可能导致胃肠息肉的发病率升高。



胃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

图片

胃肠息肉的癌变,主要与不同的分型以及息肉的大小等相关。

胃息肉主要分为炎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其中炎性息肉占胃息肉的大多数,一般为胃增生性炎症引起,多为良性,恶变率较低。肿瘤性息肉占胃息肉比例较小,但恶变率较高,一经发现需及时治疗。

与胃息肉恶变率高低不同,大多数的肠癌由肠息肉发展而来。

肠息肉的恶变概率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1、息肉的大小:息肉的直径越大,恶变的风险越高,其中大于2cm的息肉恶变率较高;

2、多发息肉的恶变率高于单发息肉;

3、病理学类型:增生性息肉极少发生恶变;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恶变率相对较低,绒毛状腺瘤恶变率较高,绒毛管状腺瘤的恶变率随绒毛成分比例升高而增加。



怎样才能及早地发现胃肠息肉呢?

图片

电子胃肠镜检查是筛查胃、结直肠息肉的最佳方式。近年来,胃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所以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身体有没有症状都应该主动去医院接受检查。

因为从息肉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在40岁左右的时候接受检查,肠息肉恶变的几率是相对较小的,治疗起来也更容易。

如果是有家族息肉病史或肿瘤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胃肠镜随访。如果已经出现腹痛、腹胀、恶心、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胃肠息肉该如何治疗呢?

图片

目前,对于胃肠息肉主要以内镜下治疗为主。也就是说我们在做电子胃肠镜检查的同时,如果发现了息肉并且息肉不是很大、数量也不多,那么医生可以直接在内镜下实施切除,然后再将切除的标本送去病理检验,看看息肉是否发生了癌变,不需要患者再经历开腹手术的痛苦。

如果发现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比如息肉个数在100个以上的,那么我们结合家族史,考虑家族性息肉病,应尽可能行全结肠切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