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乱扔垃圾……真的很惨!
垃圾分类
人人摩拳擦掌
争当垃圾分类十级选手
那么在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难道古代人扔垃圾是想扔哪儿就扔哪儿吗?

干净整齐的街道,清新自然的气息,但其实……
可能跟你的想象有些出入
《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 断其手。意思就是你把垃圾倒在街道上,被发现后将被剁手!商代都这么狠的嘛!

城市已颇具规模,为了保护环境,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简单的说,就是在街上乱扔垃圾的人,要在脸上刻字……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百万,每日的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唐朝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

《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打六十大板,倒水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乱扔垃圾的会被一起处罚。
《朝野佥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唐朝时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太平广记》: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也就是说还有人靠收废品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是不是考虑换个工作了……
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负责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像开封,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

据《梦梁录》的记述,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每逢春天,官府还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中的记载,这就是明朝的城市环境……好有味道……

当然为了改善环境,明朝人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京城兴建排水管道,垃圾处理也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以垃圾粪便为例,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可见一斑,怪不得要笞四十……

编辑:黎婷婷 审阅:杜秀香
根据网络内容整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