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吉军,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CCU副主任,济南医学会重症感染委员会委员、济南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深耕重症医学领域18载,始终秉持“生命至上,永不言弃”的信念,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屡创生命奇迹。他是患者口中的“定心丸”,同事眼中的“多面手”,更是济阳区重症医学领域的标杆人物。
一、初心如磐,以使命守护生命之光
2009年,王吉军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系统掌握了呼吸机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核心技术。学成归来后,先后在济阳区人民医院ICU 、C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年均抢救危重患者80余例。
2023年,一位因胸痛就诊的中年男子在到达急诊室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诊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请CCU急会诊。抢救生命,刻不容缓!王吉军副主任查看患者后立即给予溶栓治疗,并启动导管室为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植入冠脉支架一枚。术后,患者入住CCU,王吉军给予72小时不间断监护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在康复出院的那一天,患者含泪致谢:“是王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面对急危重症患者他从来都是从容应对,全力以赴,从不放弃每一位危重患者。
二、逆行出征,抗疫一线的“生命防线”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际,王吉军挺身而出,第一时间请缨入驻隔离病区。在最危险的环境中,作为临床一线的中坚力量,他身着厚重防护服,连续2个月坚守在全区抗疫最前线,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5个小时,累计接诊发热患者1200余人次。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了“零漏诊、零感染”。
在疫情最严峻时期,他曾面对一位武汉返济的高危疑似病例。患者持续高热、肺部影像学特征明显。为避免交叉感染风险,他选择坚守隔离病房10小时,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细心诊治,反复比对检验结果,最终通过多学科会诊排除感染,展现了过硬的临床应变能力。夫妻伉俪情深,作为医院双职工,其妻作为一名医院静配中心护士,坚决支持王吉军的选择,内心虽万般担心,却依然说出了那一句“做好防护,孩子有我”。是啊,同为医护人员,又怎能不理解医者使命,医者担当。
因抗疫表现突出,他于2020年被济南医学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同时受到医院表彰。其事迹先后在医院及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
三、精进不止,在攀登中锤炼医术提升自我
王吉军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恪守医者初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了患者及同事的一致好评。他积极参与各级卫生系统组织的技能竞赛和学术活动,展现了突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017年获济南市卫生计生系统医院感染技能大赛一等奖;同年获济南市卫生应急技能大赛优秀奖;2018年获济阳区医师技能大赛二等奖;2020年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荣获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被济南医学会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济阳区重症医学岗位技能竞赛一等奖。多次评为医院十佳大夫,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二篇。
四、 开拓创新,点燃重症救治的新希望
医院开展三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经过3年努力,于2021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心内科医疗团队先后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溶栓、导管抽吸、支架植入术、左主干病变治疗等前沿手术,CCU作为心内科的重症监护病房,配备有呼吸机、除颤器、监护仪等先进设备,承担着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监护治疗的重任,为危重心脏病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保驾护航。同时,派出CCU骨干邢建龙主治医师去北京阜外医院进修结构心介入治疗,目前已成功开展全区首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填补了我区结构心治疗的空白,为全区心血管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带来更多的福音和便捷。
监护仪的曲线在暗夜里倔强地跃动,如同永不熄灭的生命星火,他俯身聆听每一寸微弱的心跳,用听诊器丈量着希望与死神的距离。一日披上白衣,便是与生命立下永恒的契约,当晨曦穿透CCU的玻璃,那些倔强的坚守终将凝成露珠,坠落在重获新生的脉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