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医专栏】肝胆仁心筑医魂——普外一科(肝胆外科)副主任吴德顺
他,以精湛技术守护患者肝胆健康;以创新精神推动学科发展;以仁爱之心践行医者使命。作为普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德顺从医近三十载,始终秉持“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理念,带领团队在肝胆外科领域不断突破。
技术创新:引领微创诊疗新高度
1995年7月,刚从菏泽医专毕业的吴德顺怀着满腔热忱来到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面对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的现实,他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突破技术瓶颈。2003年,他前往山东省立医院普外科进修;2010年,又赴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深造。率先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肝胆胰肿瘤手术及腹腔镜脾切除术、超声介入治疗等,为更多患者提供了精准、安全的治疗方案,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复发率大大降低。
2025年3月,迎来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他带领团队在“桥牌”内镜发明人乔铁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开展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这项以“微创、保功能、精准取石”为核心理念的新技术,为数名复杂病例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完整保留胆囊功能。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既有同时合并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壁间结石、胆囊颈结石等多重问题的复杂病例,也有专程从临沂、甘肃等地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患者张先生术后激动地说:“吴主任不仅为我取出了结石,更保住了我完整的胆囊功能,现在吃油腻食物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成为医院肝胆外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开创了本地区及周边区县该术式应用的先河。
学科建设:打造特色技术品牌
作为科室管理者,吴德顺不仅精于医术,且善于管理。他注重加强科室建设、培养人才、发展技术。经过多年建设,普外一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
2024年7月,因业务发展需要,普外一科肝胆疝专业与两腺专业分别独立设科。肝胆疝外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学科,专注于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疾病及腹壁疝的诊治,兼具高难度手术与微创技术的前沿领域。这一学科的特点是疾病谱复杂、手术风险高,特别是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胆管癌等,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这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决策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疝病虽然常见,但复杂疝的修补同样考验外科医生的精准操作与围手术期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普外一科已形成鲜明的技术特色:腹腔镜技术全面覆盖肝胆胰脾疾病治疗领域,包括腹腔镜肝胆胰腺肿瘤治疗、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治疗等;超声介入诊疗技术日益成熟,能够完成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支架置入及外引流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肝脏肿瘤消融术、各种肿瘤活检术等高难度操作;疝与腹壁外科专业特色突出,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诊疗、脐疝修补术、切口疝修补术、腰疝修补术等多种术式;胆道镜技术不断创新,为符合条件的胆囊结石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的治疗选择,实现保胆取石的理想效果。
人文关怀:诠释医者仁心
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仁爱之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如何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同样重要。
一次,一位80多岁高龄患者因胆管结石合并部分肝萎缩,出现腹痛、发热、呕吐、黄疸等症状。当时,腹腔镜手术是最佳治疗选择,既能避免较大创口,又能减少手术疼痛和恢复时间。然而,由于患者年事已高且合并心脏病,多家医院都建议保守治疗。眼看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老人一家抱着最后希望来到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吴主任仔细评估后认为,虽然手术风险较大,但一味地保守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他立即组织科室医疗团队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最终成功为老人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以及胆管结石取石手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
还有一次,一个凌晨1点的急诊电话,让吴德顺立即赶回医院。一名因车祸外伤的男孩被送来时已经昏迷,检查显示肝破裂五级,失血性休克。如此危重的病情手术风险可想而知,可面对家属绝望的眼神和苦苦的哀求,他没有犹豫:“立即准备手术!”手术台上,他与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手术,终于将男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术后查房时,男孩父母紧紧握住吴德顺的手,感激不已。诸如此类的暖心故事,不胜枚举。
医学发展永无止境。从医三十载,他依旧步履不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用精湛医术守护百姓健康”的从医初心,持续为健康济阳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