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丨润燥防寒是关键,做好3点安稳入深秋

时间:2025-10-09    科室:     作者:     点击: 371 次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空气湿度降低、干燥加剧。此时人体易受“燥邪”“寒邪”侵袭,养生需围绕“润燥”“防寒”两大核心展开,具体可从以下3点入手:


饮食丨

滋阴润燥为主,少辛增酸防秋燥

寒露后“秋燥”更明显,易出现口干、咽痛、皮肤干燥等问题,饮食需以“滋阴润燥”为核心:

• 多吃温润食材:推荐银耳、百合、梨、莲子等,可煮成银耳百合汤、梨汤,帮助补充津液;也可适量吃山药、南瓜,健脾益胃,减少干燥对脾胃的影响。

• 遵循“少辛增酸”原则: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燥邪;适当吃苹果、葡萄、山楂等酸味食物,既能收敛肺气,也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 控制生冷摄入:此时寒气渐重,冰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引发腹泻、腹痛,建议以温食为主。


起居丨

早睡养阴避寒气,注意保暖防受凉

寒露后昼夜温差增大,且夜间寒气重,起居调理需兼顾“养阴”与“防寒”:

• 调整作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帮助收敛阳气、滋养阴精,避免熬夜耗伤津液;早起可适当活动,促进气血流通,但需避开清晨寒气最重的时段(通常为6点前)。

• 重点部位保暖:颈部、腹部、脚部是寒气易侵入的部位,白天可穿高领衣或戴薄围巾护颈,夜间睡觉时盖好腹部,避免露脚,建议穿宽松的袜子入睡,防止“寒从脚起”。


运动丨

选温和项目,避免大汗耗气

寒露后运动需“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出过多伤津液”,且出汗后毛孔张开,易受寒气侵袭:

• 推荐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以“身体微热、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 注意运动时间与保暖:尽量选择上午10点后、下午3-4点(阳光较充足、寒气较弱)的时段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吹风受凉。



寒露养生的核心是“顺时应寒”,根据天气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既能缓解秋燥不适,也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