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春,副主任医师。提起他,提起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不止在县医院骨外科举足轻重,就是在济阳县骨外科领域也是享有盛誉。
1981年,他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作为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学子,他选择了医学,选择了悬壶济世的使命和救死扶伤的誓言。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他无悔当初的选择,更无愧于一个医者至精至诚的使命和誓言。
毕业之初,他被分配到了济阳县曲堤镇卫生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几年的时间,过硬的技术,敬业的精神,高尚的医德便使他锋芒毕露,开始在医界崭露头角,成为外科专业里的佼佼者。随后他被选调到县医院。1994年,他前往齐鲁医院进修骨外科专业,学成归来后,他带领着骨外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开创了县医院骨外科的新纪元。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业务技术,给了李主任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气魄,近年来,他在县内率先成功开展百余项新技术,更新了绝大部分手术方式,如:腰椎间盘切除三柱融合椎弓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软组织缺损等。传统手术原始、陈旧、苍老的身影已经渐行渐远,慢慢退出了骨外科手术的舞台。这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结合新理论、新知识的应用,使医疗技术和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2012年,一位97岁的老人骨折入院,经过李主任妙手回春的治疗,老人出院时已能独立行走,创造了县医院又一项记录。
作为骨外科主任,他勇挑重担,带领骨外科率先开展了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植入术,已成功手术5例。此项手术是省内先进手术,椎弓根钉精确度达到了毫米,技术更是达到省级先进水平。齐鲁医院的专家在观看了手术后,不禁惊讶的竖起了大拇指,连说想不到县级医院竟能成功开展并娴熟的完成技术难度如此高的手术。
他还完善并开展了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成功手术近200例,使众多的患者深受其益。城里居民王女士因腿痛前来县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被收入骨外科住院治疗。王女士面对残酷的诊断,很是悲观绝望,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李主任在为其详细检查后,决定为其行髋关节置换术,他耐心详尽开导病人,并为病人详细讲解了股骨头置换术的愈后情况。顾虑打消了,手术成功了。病人术后一周便能下床走动,两周后顺利出院。出院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两个多月后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一样生活,置换的关节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而同村同病的人,虽是在省级医院做的手术,可大多都有走路时腿痛的毛病。李主任的妙手回春让病人及家属非常感激,送来锦旗感谢良医。
2012年,他审时度势,看到了微创手术的大势所趋,成功开展了关节镜、椎间孔镜的微创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口碑。
几十年来,他一直秉承着“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的信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日升月落,病床前,他把青春默默奉献;无影灯下,他的两鬓霜染。数不清的荣誉,说不尽的感激,汗水滴落处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1997年、2001年,他的科研项目《人工椎板的临床应用》《骨盆环形固定疗法》分别获得济阳县科技进步奖;1999年,他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03年,他被评为济阳县第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济阳县劳动模范”;2004年,他被评为“济南市劳动模范”“济阳县十佳医务工作者”;2006年,他的事迹被当选为济阳十大感人事迹;他参与编著《临床骨科学》一书;他带领的骨外科是县医院重点学科。
一串串的荣誉为他几十年在骨外科领域的奋战作了最好的注脚。他常说“手术是一门艺术,每一台手术都是创作一个作品。”。而每个作品李主任都精雕细琢,坚持“骨科手术整形化”的原则,以最小的创伤,最精细的程度,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他始终坚持一台手术,只有自己满意了,病人才有可能满意。艺术当如此,只有先感动自己,才会温暖别人。当然,对李主任来说,胸中有丘壑,手中自然就游刃有余了。